让媒介素养教育进入农村孩子的课堂
2016-10-22

来源:中国妇女报

大学生农村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宣讲团深入农村,开展农村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让媒介素养教育进入农村孩子的课堂,是渤海大学教授何村的一个乡村教育之梦。


“农村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得较少。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是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在政府大力倡导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农村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还非常薄弱。”何村说。


正是看到这些差距,自2006年起,何村便致力于农村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和普及,在渤海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大学生农村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宣讲团。作为渤海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他带领学生们开展了《农村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辽西农村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极端缺乏。


在受调查的学生中,仅有2.62%的学生家里没有电视,所以近七成的学生都确定电视是媒介。由于电视在家庭媒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74.60%的学生经常不听广播甚至从来不听广播;约七成的学生只能读到两种或两种以下的报纸和杂志,甚至一种也没读过;八成多的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受经济条件和家长思想观念制约,农村许多家庭没电脑,不少学校也没有供学生使用的电脑,所以42.14%的学生是没有机会接触网络的。


针对这种状况,自2007年起,何村教授便带领他的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农村开展农村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渤海大学位于辽宁锦州,是欠发达地区,而农村尤其落后。在这里,媒介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中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对社会的认知。媒介不仅是农村中小学生除书本、老师以外的一个重要知识来源,而且还对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媒介?”“什么是新闻?”“什么是网络?”


在八家子小学——一个仅有几座平房、冬天还要烧铁炉子取暖的村小学,启动媒介素养教育那一天,面对着黑板上奇奇怪怪的问题,六年级的50多个孩子好奇地睁大了眼睛。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台下都会有十几名同学举手要求回答。提出这些“古怪”问题又给孩子进行解答的老师,就是何村教授和他的学生们。


针对农村小学生接触媒介的特点,何村教授和他的学生们还分别讲授了“什么是媒介”“如何看待广告”“新闻的定义”“手机与网络媒体的应用”以及“照相机的使用”等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此外,他们还与这些农村的学校签订服务协议,帮助学校成立小记者团、校园电视台等。


何村和他的学生们每到一个学校,都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孩子们说,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讲解和活泼有趣的上课形式,不但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媒介、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


“每次讲课结束后,孩子们的热情,都感染着我们宣讲团的每个成员。”讲课的大学生白悦说:“他们的真诚反馈,是我们将这项公益活动进行下去的最大动力,我们也希望能让更多的农村小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


何村和他的学生们开展农村媒介素养教育,面对的第一个困难是没有资金。因此,何村自己掏腰包,用作必要的启动费用。学校远,他们就靠步行,在泥泞的乡村道路上,师生们手拉手,一起前行。为了启发孩子们的学习,他们自作教具自编教材,还买了小笔记本、学习用品当作奖品。每一堂课都是在孩子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7年来,他们为锦州市八家子小学、大围子小学、宝地小学、新民乡中心校、大连半岛欣座希望小学、普兰店市城子坦中心小学、清原县天桥希望小学、盘锦田家学校等十多所中小学师生讲授媒介素养课程60多场。今年,他们还将在锦州市太和区政协的支持下,和有关部门一起建设中国首个媒介素养教育示范区。


如今,他们想将此项关系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媒介素养教育工程做大,让媒介素养教育真正走进农村孩子的课堂,他们正和有关部门联系利用假期培训农村教师,着手编写实用的媒介素养教材,可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他们期盼有识之士和相关团体给予帮助。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件惠及全体中小学生和亿万家庭的事情。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何村说。

记者:耿兴敏

责任编辑:韩雪晴